機械工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機械工業的發達與否,是衡量一國工業化程度的重要標志。機床工業又是機械工業的基礎,它向機械工業提供“工作母機”。在現代機床工業中,主流產品是數控機床。它匯集了精密機械、計算機、通訊、液壓氣動、光電等多學科技術,具有高效率、高精度、高自動化和高柔性的特點,是當代機械制造業的基礎和核心。發展數控機床,是國家工業化道路上的必然選擇。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多次組織的用戶調查表明,航天、航空、國防軍工制造業需要大型、高速、精密、多軸、高效數控機床,汽車、摩托車、家電制造業要求高效、高可靠性、高自動化的數控機床和成套柔性生產線,電站設備、造船、冶金石化設備、軌道交通設備制造業需要高精度、重型為特征的數控機床,IT、生物工程等高技術產業要求納米級、亞微米級的超精密加工數控機床,工程機械、農業機械等傳統制造業的產業升級、民營企業的發展,也都需要大量的數控機床。
數控機床又是國防工業不可缺少的戰略物資,國防工業中很多復雜、高精度零件的加工需要使用多軸聯動、高精高速的數控機床。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前蘇聯秘密地從日本東芝機械公司購買了6臺大型五軸聯動數控銑床,加工出高精度低噪聲的螺旋槳,從而提高了核潛艇的性能,使美國海軍難以追蹤其行蹤,結果引發了美國對日制裁的“東芝事件”。 當然,那些高性能、高精度的數控機床在整個機床產品的份額中所占比例不大,甚至整個機床工業在國民經濟中所占的比例也很小,但是由于數控機床在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中重要的戰略地位,所以發達國家仍是不遺余力地保護和扶持本國的機床工業。數控機床進口長期居高不下2002年中國成為機床消費市場以后,進口機床在國內市場上的占有率就一直居高不下。
在過去的5年中,機床進口速度基本上與國內機床消費速度同步增長,其在國內市場占有率一直維持在60%左右。而作為機床消費市場主流產品的數控機床,國產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則更低。2001年,國內產品的市場占有率為29%,以后逐年下降,到2004年則降低到了26.9%,2005年又回升到30.4%。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顧問丁雪生將數控機床分為經濟型、普及型(中檔)和高檔3個層次,在對比了國內外產品的價格、性能后進行了深入的分析。經濟型數控機床是中國特有的產品,這種數控機床一般采用兩軸控制,可以加工一般的零件,其數控系統也是國內配套。經濟型數控機床的加工精度和效率都較低,但由于其良好的性能價格比,因此特別適用于工業化初期階段。目前,中國對于經濟型數控機床的需求量是比較大的,2005年國內經濟型數控機床產量達到35000多臺,占國內市場的90%左右。
目前,國內普及型數控機床的年產量為3000多臺,占國內市場的份額還不到10%。根據統計分析,盡管進口機床的價格比國內高10%~15%,仍然有70%的中檔數控機床是進口的。
于高檔數控機床,目前國內產品尚處于市場開發階段,國內市場上基本上還是國外的產品。
有關分析表明,在數控機床的進口渠道方面,外商投資進口占了相當大的比例。另外,企業重點技改項目和國家重點建設項目進口的機床,由于享受關稅和增值稅方面的優惠,進口數額也不在小數。
早在加入WTO談判之初,中國就將數控機床進口關稅率降到9.7%,數控系統關稅率降到5%,低于WTO規定的發展中國家平均10%的水平。由于外商投資和國內重點項目進口機床又長期享受稅收優惠,結果便形成了外國機床制造商在中國境內享受了比中國企業優惠得多的超國民待遇,本來就相對弱小的中國數控機床工業更加受到擠壓。
數控機床產業面臨重大發展機遇
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和國家振興裝備制造業的政策出臺,為中國機床工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戰略發展機遇。目前,振興裝備制造業已經成為國家的重大發展戰略,國家為包括數控機床產業在內的裝備制造業振興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
豫ICP備2022021536號-1